煙臺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于9月10日(星期三)上午舉行“鏈興煙臺?品牌增動能”主題系列生物醫藥產業鏈專場記者見面會,邀請煙臺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生物醫藥產業鏈鏈辦主任譚克良,綠葉制藥集團副總裁、山東綠葉制藥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世旭,榮昌生物制藥(煙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溫慶凱,煙臺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支部副書記、工會主席劉志華介紹情況,發布會由市委宣傳部對外宣傳科科長趙向陽主持。

2025.09.10 09:30
主持人:
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歡迎參加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記者見面會。
煙臺生物醫藥產業鏈依托堅實的產業基礎,培育出了一批在海內外具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更在創新藥研發、成果轉化應用等領域持續取得突破,展現出了蓬勃的創新活力。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鏈興煙臺?品牌增動能”主題系列生物醫藥產業鏈專場記者見面會,與記者朋友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分享,共話“創新好藥·煙臺制造”的創新實踐。
首先,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出席見面會的各位嘉賓,他們是:煙臺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生物醫藥產業鏈鏈辦主任譚克良先生,綠葉制藥集團副總裁、山東綠葉制藥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世旭先生,榮昌生物制藥(煙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溫慶凱先生,煙臺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支部副書記、工會主席劉志華女士。
首先,請譚克良局長介紹煙臺市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總體情況。

譚克良:
各位記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煙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關注與支持。下面,我向大家介紹煙臺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總體情況。
近年來,我市將生物醫藥產業納入“9+N”制造業集聚培育工程,作為標志性產業鏈進行系統推進,通過鏈長領導、部門主責、區市主建、鏈辦協調、配套支撐等務實舉措,有效提升了產業的創新能力和整體競爭力。
一、聚焦鏈式發展,推動產業集群持續壯大。我們先行先試“鏈長制”工作機制,以“鏈長制”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融通供應鏈。目前,我市已形成生物藥、化學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等多門類發展格局,生物醫藥規上企業達到212家,擁有上市企業6家,獨角獸企業1家,瞪羚企業2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家,產業集群先后入選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山東省首批“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山東省首批支柱型雁陣集群。
二、強化載體建設,打造“藍色藥谷”園區品牌。我們規劃構建“1+3+X”生物醫藥產業空間布局,以東部牟平區、高新區為領建園區,聯動發展中部生命科學融合發展示范區、西部高端藥械集聚發展區、南部高端原料藥綠色承載區,以及其他區域“X”個特色載體。目前,總投資120億元、建筑面積130萬平方米的藍色藥谷生命島已全面投入運營,吸引了34家生物醫藥企業入駐,其中藍納成、埃格林、強聯智創等企業已完成多輪融資,正在推動IPO上市。此外,牟平區超級工廠、高新區IVD醫療器械產業園、黃渤海新區國際生物藥谷、萊陽市瑞寶特國藥醫藥產業園、龍口市東海生命科學產業園、綜保區藍色藥港等一批專業園區正加速建設,綠葉、榮昌、石藥3個百億級企業園區持續擴建增產,構筑起產業集聚發展的新高地。
三、堅持創新驅動,構建產業垂直生態體系。我們聚焦產業創新發展需求,統籌打造從產品研發、成果轉化、檢驗審批到生產銷售的全鏈條產業垂直生態體系。在產品研發環節,建立“1個中科環渤海高研院+100個省級以上科創平臺”的創新體系,以新藥創制山東省實驗室為核心,引導企業聚集、平臺共享和創新聯動。在成果轉化環節,協調聯動本地公共技術平臺和中試平臺,同時發揮500億元規模母子基金群和產業人才聯盟的支撐作用,打通成果轉化路徑。在檢驗審批環節,落地省藥監局審評核查煙臺分中心、省食藥檢院放射性藥品室、藍色藥谷食化檢驗檢測分中心、細胞產品檢測中心4大專業機構,大幅加快企業產品上市進程。在生產銷售環節,依托中試平臺和產業化園區,滿足企業從研發到量產的全周期生產需求;搭建“線上+線下”銷售平臺,打造獨家推廣優勢。在創新體系驅動下,我市近年來累計上市投產6款1類新藥,全省領先,預計未來5年還將有超過13款1類新藥獲批上市,“創新好藥、煙臺制造”品牌將更加閃亮。
四、布局創新賽道,塑造差異化競爭優勢。我們錨定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主攻醫用同位素與放射性藥物、細胞與基因治療2大前沿賽道,同步培育創新藥與高端仿制藥、高端醫療器械、高端原料藥、中醫藥、特醫食品、醫美等多領域增長點。在醫用同位素與放射性藥物賽道,藍色藥谷生命島是國內取得核藥生產環評資質面積最大的園區,落地國內首臺自主知識產權40MeV醫用同位素加速器,引進國內核藥領域“雙寡頭”之一的東誠藥業,以及一批核藥、核應用裝備研發制造企業,目前共有12款1類核藥進入臨床,加快打造核藥、核醫療產業高地。在細胞與基因治療賽道,市政府與國家衛健委科研所簽署2項國家任務書,著力推動國家重大科研成果在我市轉移轉化;投資2.97億元建成國內級別最高、內容最全的細胞產品中試平臺,可大幅降低企業落地成本,將吸引一批細胞藥物企業和機構入駐,打造國內細胞藥物產業先導區。
下步,我們將繼續堅持“鏈長制”引領,不斷提升煙臺生物醫藥產業的競爭力、創新力和影響力,為健康中國建設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煙臺力量!
謝謝大家!
主持人:
感謝譚局長的全面介紹。下面請3位企業家做一下自我介紹。首先,有請李世旭先生。

李世旭:
大家好!我是綠葉制藥集團副總裁、山東綠葉制藥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世旭,很榮幸參加今天的記者見面會。
綠葉制藥集團成立于1994年,致力于在全球開展創新藥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產品及服務網絡分布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綠葉制藥在中國、美國和歐洲設有研發中心,擁有“先進藥物遞釋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集團在微球、脂質體、透皮釋藥等先進藥物遞送技術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圍繞創新分子實體、生物抗體技術平臺收獲多項創新成果,并在細胞、基因治療等領域積極布局,搭建了核酸創新藥物研發及脂質納米遞送技術平臺。公司在國內外建有8大生產基地、30余條生產線,已上市30余款產品。綠葉制藥于2014年在香港主板上市,其控股子公司博安生物于2022年在香港主板上市。
作為中國醫藥創新企業100強第一梯隊企業,自2021年以來,綠葉制藥在抗腫瘤與中樞神經領域已成功實現14個新產品在全球多個市場獲批上市,其中Rykindo®與Erzofri®兩款新藥獲得美國FDA批準上市,創造了“首個由中國藥企自主研發并在美國獲批上市的中樞神經新藥”的里程碑。
未來,綠葉制藥將持續強化創新藥物研發與全球市場布局,推動智能制造與綠色生產體系的深度應用。通過建設數字化、智能化生產線,提升藥品制造效率與質量穩定性,同時全面貫徹綠色低碳理念,降低環境影響,致力于實現制藥過程的精準、高效與可持續發展。通過智能化和綠色化雙輪驅動,加速優質新藥的全球可及性,讓更多患者以可負擔的價格享受到國際品質的創新藥物,為人類健康事業持續貢獻綠葉力量。
謝謝!
主持人:
感謝李世旭先生的介紹,下面有請溫慶凱先生。

溫慶凱:
大家好!我是榮昌生物制藥(煙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溫慶凱,很高興參加今天的記者見面會。
榮昌生物創建于2008年,主營業務聚焦于發現、開發和商業化原創性生物新藥,是山東省唯一一家在港交所和上交所科創板兩地都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公司自主建成了國內領先的抗體和融合蛋白、抗體-藥物偶聯物、雙功能抗體等三大世界級技術平臺, 先后承擔國家級重大項目15項,聚集了房健民博士等30余名國家級和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研發產品均瞄準同類首創、同類最佳。
目前,公司已有兩款創新藥獲批上市,均屬國家醫保目錄產品。一款是全球首創雙靶點治療B細胞介導的一系列自身免疫疾病的生物新藥“泰它西普”,另一款是我國首個國產抗體偶聯(ADC)藥物“維迪西妥單抗”,獲批的適應癥分別是“泰它西普”的系統性紅斑狼瘡、重癥肌無力、類風濕關節炎,“維迪西妥單抗”的尿路上皮癌、胃癌、乳腺癌,藥品上市以來已惠及近20萬名患者。未來一到兩年,“泰它西普”預計將有治療IgA腎病、干燥綜合征等兩個適應癥獲批上市,“維迪西妥單抗”預計將有一線治療尿路上皮癌、二線治療乳腺癌等兩個適應癥獲批上市,治療眼科疾病的全球首創VEGF/FGF雙靶點生物新藥RC28,預計將有糖尿病黃斑水腫、老年濕性黃斑變性兩個適應癥獲批上市。以上三款核心產品均已成功實現對外合作授權,公司研發實力和藥品臨床價值得到了全球頂級生物制藥公司的充分認可。
此外,公司還有7款新藥的幾十個適應癥處于不同臨床試驗階段,數十個候選藥物分子處于早期開發階段,每年都將有數個新藥獲批臨床研究,研發管線具備強大的持續性新藥項目輸出能力,發展潛力巨大。
商業化方面,公司擁有一支超過800人的自免營銷團隊和一支超過500人的腫瘤營銷團隊,兩支專業化營銷團隊日益成熟,兩款上市產品準入醫院均超過1000家,累計銷售額近50億元。其中,2024年全年營業收入超過17億元,同比增長58%以上。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9億元,同比增長48%。未來仍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下一步,榮昌生物將始終堅持以臨床價值為導向、以患者為核心的理念,持續加大新藥研發力度,快速推進商業化進程,不斷創造全球合作機會,讓更多國內患者率先用得上、用得起全球最好的創新藥,不斷滿足全球尚未被滿足的巨大臨床需求,加快培育生物醫藥產業新質生產力,為健康中國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謝謝!
主持人:
感謝溫慶凱先生的介紹,下面有請劉志華女士。

劉志華:
大家好,我是煙臺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支部副書記、工會主席劉志華,非常榮幸參加今天記者見面會。
生物醫藥集團成立于2021年7月,是國豐集團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15億元。作為全市生物醫藥產業鏈“鏈主”企業,我們圍繞全市“1+3+X”產業空間布局,在牟平規劃建設藍色藥谷·生命島,總規劃面積3.2平方公里,總建筑面積130萬㎡,由“一區三園四島”組成,包括北島高端研發與生產生活配套區,南島醫用同位素與放射性藥物產業園、東島細胞與再生醫學產業園、西島規劃中。
園區始終堅持錯位發展理念,目前圍繞兩大細分賽道,形成差異化競爭壁壘。核藥全鏈條賽道,我們憑借具有國內最大面積的同位素生產環評資質,引進了核藥雙寡頭之一的東誠藥業13個核藥板塊,建設國內首臺醫用同位素生產用加速器,解決了部分同位素原料依賴進口的“卡脖子”問題。目前,藍納成生物、益泰醫藥12款一類創新藥獲得19個臨床批件,其中用于前列腺癌診斷的氟[18F]思睿肽注射液和肺癌診斷的氟[18F]阿法肽注射液均處于Ⅲ期臨床試驗階段,用于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療類產品177Lu-LNC1011也已進入Ⅱ期臨床試驗。細胞醫學創新賽道,重點承接了細胞醫學、基因編輯2項國家重大中試轉化項目,助力突破我國基因編輯工具研發與應用瓶頸。佰鴻干細胞4款藥物進入研發階段,骨關節炎等治療產品已完成臨床前驗證,填補了國內空白。
我們堅持“邊建設、邊招商”的原則,四年間在園區注冊企業超110余家,其中租賃廠房和辦公樓宇的研發、生成、運營等企業34家,一期廠房可出租面積的出租率超61%。園區企業24款一類創新藥物獲得國內外31個臨床批件,醫療器械領域有4款二類、3款一類產品上市銷售,新藥數量在全省處于絕對領先;共申請專利223項,成功授權102項,其中發明專利88項。藍納成、益泰醫藥多款核藥產品入選2024年度省創新藥物獎補項目,佰鴻干細胞新藥研制與轉化應用中心、華湙再生醫學功效原料CDMO等項目獲評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細胞產品中試轉化平臺入選省現代服務業重點項目、省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支持重點項目。
作為扎根煙臺、服務全國的產業平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鏈主”擔當,完善生態、拓展賽道,讓更多“創新好藥·煙臺制造”生物醫藥好品加速走向市場、服務民生!
謝謝!
主持人:
感謝劉志華女士的介紹。
下面,歡迎記者朋友們提問,請大家舉手示意我。
膠東在線記者提問:
綠葉制藥自2021年至今擁有多項突破性創新藥獲批上市,在行業競爭加劇和集采常態化的背景下,綠葉制藥是如何保持研發創新優勢的?是如何通過構建差異化的研發策略和技術平臺,來確保創新藥長期競爭力和市場價值的?
李世旭:
綠葉制藥主要通過三大策略來構建并維持創新差異化優勢,并平衡創新價值與可及性。
深耕核心技術平臺,打造高技術壁壘。綠葉制藥不僅關注開發速度,更追求創新的“深度”和“獨特性”。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抗抑郁新藥若欣林®(鹽酸托魯地文拉法辛緩釋片)。它是中國首個自主研發并擁有全球專利的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三重再攝取抑制劑(SNDRI)。與市場上僅作用于1-2個靶點的傳統藥物不同,若欣林通過一種全新的分子結構,同時且均衡地調節三種與抑郁核心癥狀密切相關的神經遞質。這種分子結構的創新,本身就構成了最堅固的專利和法律壁壘,確保了產品在長期內的市場獨占性,難以被仿制,這是我們應對行業同質化競爭的最根本策略。
以未滿足的臨床需求為導向。綠葉制藥的研發管線緊密聚焦于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等復雜疾病領域,這些領域存在大量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例如新獲批的鎮痛藥米美欣®,它在提供強效鎮痛的同時,通過新配方顯著降低了阿片類藥物的濫用風險和便秘副作用,填補了國內市場的空白。
關于可及性與可負擔性,綠葉制藥采取的是多元化的市場策略。一方面,積極通過國家醫保談判,讓創新藥以更合理的價格納入醫保目錄,如抗抑郁新藥若欣林®已在2024年成功進入醫保,大幅降低了患者自付比例。另一方面,開展了多元化的患者援助項目,例如通過慈善基金會向符合條件的患者捐贈博優諾®(貝伐珠單抗注射液),切實減輕腫瘤患者的經濟負擔。
魯網記者提問:
綠葉制藥作為一家在全球多個市場運營的制藥企業,是如何確保生產基地卓越的質量管理標準的?
李世旭:
確保全球質量標準的統一與卓越,是綠葉制藥集團戰略的核心。主要通過三大核心舉措來實現:
實行全球統一的標準化管理框架。集團制定了明確的質量宗旨、方針和目標,要求所有生產基地,無論位于中國還是歐洲,都必須嚴格遵循國際最高標準的GMP規范以及當地法規。集團通過集中的質量策略和定期的集團審計,確保這套標準得到一致的實施與貫徹。
依靠強大的執行與監督體系。集團的質量保證(QA)和質量控制(QC)部門協同運作,對從原料到成品的全生命周期進行嚴格管控。通過設定清晰的年度質量目標(如產品抽檢合格率100%)、定期召開質量評審會議并落實改進措施,我們確保了體系的有效運行。本年度所有基地均通過多項國際認證和考核,便是最好的證明。
建立持續改進的創新文化。集團積極引入新技術、新方法,并定期優化流程,以主動應對全球監管變化和市場需求。這一切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踐行“質量為先,服務人類健康”的承諾,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創新藥品。
中國山東網記者提問:
榮昌生物兩款已上市產品的國內商業化保持高速增長,同時三款核心產品均實現了授權合作,積極主動融入國內國際兩個大循環,具體的經驗做法有哪些?
溫慶凱:
近幾年來,在國家和各級地方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將創新藥產業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來推動發展,我國、我省的生物醫藥產業以創新促發展,以國內市場打牢發展基礎,以國際市場拓寬發展空間,創造出嶄新的創新發展格局,榮昌生物積極投身其中,一方面加速創新藥國內上市,商業化快速推進,另一方面推進創新藥“出海”創收,國際化步伐提速,走出了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國內商業化方面,公司銷售隊伍規模已達到1400余人,自身免疫、腫瘤兩支專業化營銷團隊日益成熟,銷售收入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泰它西普”、“維迪西妥單抗”準入醫院均超過1000家,商業化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累計銷售額近50億元。與此同時,公司運行速率不斷提升,2025年上半年銷售費用率下降至47.9%,同比降低4.6個百分點。未來隨著“泰它西普”更多適應癥獲批上市和“維迪西妥單抗”治療線數的前移,國內創新發展前景廣闊。
國際合作方面,2021年8月,“維迪西妥單抗”以26億美元達成海外授權,公司與輝瑞合作良好;今年6月,“泰它西普”以42.3億美元交易額授權給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Vor Bio,還獲得Vor Bio公司23%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在國內首創“首付款+里程碑付款+銷售提成+高比例股權”的出海合作模式;今年8月,眼科藥物RC28的大中華及亞洲區域權益有權許可給日本百年眼科藥企參天制藥,總交易額12.49億元人民幣。榮昌生物將從這3處對外授權合作中獲得長足發展。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提問:
在國家將創新藥作為新質生產力來推動發展的大背景下,生物醫藥產業實現了蓬勃發展,榮昌生物是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創新藥賽道上不斷實現新突破的?
溫慶凱:
創新藥領域發展新質生產力,在當下這個歷史階段,核心環節是轉化,就是把前十幾年來積累形成的重大創新成果轉化成藥品在醫療領域大力推廣使用,滿足重大臨床需求,同時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培育出新質生產力。
煙臺市對創新藥產業非常重視,出臺了若干政策措施支持創新藥發展新質生產力,榮昌生物作為生物醫藥產業鏈的“鏈主”企業,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和見證者。
下步,榮昌生物一方面加速推進已上市產品“泰它西普”“維迪西妥單抗”拓展適應癥范圍,比如,“泰它西普”的IgA腎病、干燥綜合征等適應癥將于今年下半年遞交上市申請,膜性腎炎等適應癥即將啟動三期臨床試驗;“維迪西妥單抗”一線治療尿路上皮癌適應癥、二線治療乳腺癌適應癥已經遞交上市申請,未來將給更多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方案。另一方面,高效推進在研產品臨床進度,眼科新藥RC28今年下半年遞交上市申請,PD1/VEGF雙抗藥物RC148獲得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突破性療法認定,新型ADC藥物RC278、雙抗ADC藥物RC288的研發進展順利,均具有巨大的臨床價值。第三,將積極與跨國藥企接洽,推動管線其他產品“出海”事宜。
中新社記者提問:
放眼全國各地,生物醫藥行業的招商引資競爭都是十分激烈的,煙臺藍色藥谷·生命島在這場博弈中有什么獨特優勢呢?
劉志華:
煙臺藍色藥谷·生命島不同于國內其他園區,規劃之初,就搭建了以市場為導向、以平臺為支撐、以產業化為目標的“銷售-研發-中試轉化-檢驗與審批-生產-銷售”閉環式垂直生態體系,精準匹配創新要素,真正讓企業實現“無憂創業”。其中:
銷售方面。構建了線上線下銷售平臺,線下通過醫養公司、醫療科技公司為企業提供應用場景,線上依托團集康健直播平臺,拓展產品銷售渠道。
研發方面。落地了全省唯一新藥創制省實驗室,搭建了擁有310臺套設備的大型儀器共享平臺,累計提供技術服務1200余次,企業支付一定的服務費就可租賃使用。
中試轉化方面。聚焦產業共性需求,規劃建設了細胞產品、基因編輯、特醫食品3大中試轉化公共服務平臺,有效降低企業約70%的落地成本。目前細胞平臺已進入試運營,配備了4個國家級細胞庫、7條獨立新風系統的GMP生產車間及國家級檢測平臺,成功接入省大型儀器共享網絡,是國內細胞領域級別最高、功能最全的平臺。舉一個代表案例,佰鴻外泌體的產線借助園區平臺資源提前投產,節省了超千萬元的成本投入。
檢驗與審批方面。布局建設了省藥監局審評核查煙臺分中心、省食藥檢院放射性藥品室、食化檢驗檢測分中心、細胞產品檢測中心四大中心,可將產品檢測審批等待時間由平均1年縮短至約6個月、生產許可核查時限壓縮2/3。目前,省藥監局審評核查煙臺分中心已掛牌運營,可就近提供專業審評服務;省食藥檢院放射性藥品室完成裝修待試運營;細胞產品檢測中心已投用并推進CNAS認證,未來檢測結果將被70多個國家和地區認可,大幅縮短國際申報周期。
生產方面。將聯動全市資源,滿足企業從中試到量產的“無縫銜接”。佰鴻精準合成生物制造項目已落戶在藍色藥谷超級工廠。
煙臺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提問:
作為國企背景的“鏈主”企業,生物醫藥集團在帶動產業鏈協同發展上有哪些獨特經驗?
劉志華:
作為國企“鏈主”,生物醫藥集團的核心優勢在于“政策銜接力、資源整合力、長期培育力”的三重疊加,實踐中形成了三條獨特路徑:
“平臺化共享”打破產業壁壘。投資建設的細胞產品、基因編輯等中試平臺,不僅服務園區企業,更向全市生物醫藥產業鏈開放共享。比如,為解決中小企業“買不起、用不好”高端設備的問題,細胞產品中試平臺的41臺科研儀器已錄入山東省大型儀器共享網,真正實現“平臺搭臺、企業唱戲”。
“資本化賦能”培育產業梯隊。生物醫藥母基金作為市級產業投資母基金,規模達100億元。母基金下設天使基金、創投基金、股權投資基金等若干子基金,母子基金總規模500億元。目前,已通過母子基金聯動,引進了強聯智創等6個直投項目。此外,生物醫藥集團將參與組建創投基金,投資于生物醫藥領域的早中期項目,為煙臺市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的發展注入活力。
“政策化銜接”打通落地堵點。實施全員企業服務機制,為入駐企業配備專屬服務團隊或經理,從簽約落地、注冊建廠到政策申報、融資對接,提供“一對一”、全流程的解決方案。依托國企與政府部門的協同優勢,生物醫藥集團建立“政策直通”機制,提前獲取政策申報方向,整理成“政策清單”定向推送給企業,幫助企業精準申報,切實將政策紅利轉化為產業發展動能。
主持人:
感謝劉志華女士,提問環節就到這里。
各位記者朋友!
剛才,4位發布人以創新實踐為筆、發展成果為墨,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煙臺生物醫藥產業蓬勃發展的壯闊畫卷。今天的分享讓我們看到:煙臺生物醫藥產業鏈正以科技硬實力托舉生命健康,全力推動“創新好藥”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煙臺品牌力量。希望各位記者朋友圍繞今天見面會的內容,各展所長,深入挖掘品牌優勢與創新亮點,通過推出專題報道、策劃創意短視頻產品等多元傳播方式,講好企業創新發展故事,進一步擦亮“創新好藥·煙臺制造”的金字招牌。在此也衷心祝愿煙臺生物醫藥產業鏈與3位鏈主企業家在創新征程上再攀高峰、再創佳績,以更多突破性成果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大家如果還有其他需要采訪的內容,會后可以聯系背景材料里提供給大家的聯系人。
今天的記者見面會就到這里,感謝4位發布人,感謝記者朋友們。謝謝大家!






2020年全國“放魚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動在煙
山東滑雪高手匯聚“雪窩”煙臺 賽場飛馳比
2000余名民間藝人齊聚
以新姿態奔赴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