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10月29日訊(通訊員 呂昌偉 林威)一場跨越課堂與車間的深度對話,正在煙臺福山區展開。2025年10月28日上午,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近百名師生走進煙臺藥盟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展廳,在實時運行的AI舌診系統前駐足。屏幕閃爍間,算法將舌象轉化為體質報告,也把抽象的技術知識具象化為可觸可感的行業實踐。電子工程系學生陳永香手里那本記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又添上了新的一行。幾小時前,他還坐在理論的課堂里;此刻,他已站在了技術應用的最前沿。
這并非一次簡單的參觀,而是福山區“智匯政校企 融創產學研”雙向觀摩交流活動的關鍵一環。面對校園培養與產業需求之間的結構性落差,福山區攜手煙臺市汽車工程職業學院選擇以“開門辦學”破題。“我們意在推倒‘圍墻’,讓學生聽見車間的聲音,讓企業感知人才的潛力。”福山區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徐福澤說到。
從展示屏到生產一線,學生們的認知邊界在不斷拓展。在傳化物流園,“貨運司機之家”重新定義了現代物流——不僅是貨物的流轉,更是服務的溫度。30元一晚的黨員積分公寓、24小時智慧藥房、司機點單式服務機制,勾勒出一個以人為本的物流生態。企業負責人現場授課,指出當前行業所需不僅是技術能力,更是對行業痛點的洞察與跨界思維。
下午的座談會進一步將交流推向實質,校企雙方展開了一場高效的供需對接。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郭峰說到,本次“智匯政校企 融創產學研”雙向觀摩交流活動,是政、校、企三方協同推進產教融合、服務區域發展的一次生動實踐和有益探索。通過走進“煙臺市產業會客廳”及多家重點企業,我院師生“零距離”觸摸到煙臺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勁脈動,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等前沿領域展現出的蓬勃創新活力,進一步堅定了我們“扎根福山、服務產業”的辦學定位與使命擔當。
煙臺米高精密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的代表徐靜懌坦言,企業缺乏的是“來之能戰、戰之能新”的實戰型人才。一家自動化設備公司負責人隋燕妮進一步指出,理解設備背后的工藝邏輯,比單純掌握操作更為關鍵。校方對此作出積極回應。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王世江表示,學校正著力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并歡迎企業技術骨干走進課堂,將真實課題與產業標準帶入教學。福山區人社局黨組成員、就業人才中心主任侯慧惠隨即介紹了實習補貼與就業扶持政策,為合作注入制度保障。座談的高潮在于共識的凝聚。徐福澤在總結中強調,本次活動不是終點,而是長效合作的起點。“政府要當好‘經紀人’與‘服務員’,推動校企合作從形式走向實質,構建創新發展共同體。”
這場持續一天的“雙向奔赴”,其價值遠不止于行程本身。當學校的課堂延伸至企業的車間,當企業的難題走進學校的實驗室,一種賦能區域高質量發展的“人才新生態”便開始了它的萌芽,正試圖從根子上破解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的結構性矛盾。
座談會上還發放了福山區門樓街道企業花名冊,推薦介紹企業相關內容和招聘人才信息,并擴大對外招商的影響力。門樓街道應急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孫健斌對此表示,此舉旨在搭建信息共享的橋梁,推動校企對接從“面對面”走向“點對點”,讓人才供給與企業需求實現精準匹配,進一步優化福山區產業生態與人才發展環境。
活動雖已結束,思考仍在延續。陳永香的筆記本上,原本寫著的“未來的車間,是什么樣子?”尚未劃去,但頁間已添上來自一線的腳注:AI的診斷、物流的溫度、機械的精密。那本逐漸被填滿的筆記本,也成為這片土壤中,第一株破土而出的新芽。






2020年全國“放魚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動在煙
山東滑雪高手匯聚“雪窩”煙臺 賽場飛馳比
2000余名民間藝人齊聚
以新姿態奔赴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