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10月17日訊(記者 孫子研)10月中旬,蘇家店鎮繳格莊村,挖掘機的轟鳴聲打破了凌晨的寂靜。村黨支部書記帶領黨員突擊隊加緊作業,搶修被沖毀的路段。“果子熟了運不出去,這比什么都急人!”望著泥濘中逐漸成型的路基,果農老張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開來。
大雨滂沱、道路受損、果品難運……前幾日的持續降雨,給棲霞市正值關鍵期的秋收工作帶來嚴峻挑戰。部分鄉村道路出現不同程度的水毀和泥沙淤積,農民們陷入蘋果運不出、秋糧收不及的困境。
記者從棲霞市相關部門獲悉,蘇家店鎮共24個村的39條道路受損,總長36.58公里;莊園街道10個村共32條路段受損,總計13.45公里道路遭受沖毀或塌陷。面對罕見的秋汛,棲霞市各級部門迅速行動,一場“搶收保秋”的保衛戰全面打響。
聞令而動
五級聯動筑防線
雨情就是命令。蘇家店鎮黨委一聲令下,全鎮51個村立即行動,管區干部和村黨支部書記們紛紛扎進雨中。很快,一份詳盡的“路況圖”清晰呈現:24個村、39條道路、36.58公里受損里程,數據精準到米。
“道路不通,糧食和蘋果就運不回來,必須以最快速度摸清底數。”目標明確,方能精準發力。該鎮迅速為每一條受損道路“量身定制”修復方案和完成時限:對任務較輕的路段,集中人力優先修復,確保10月20日前完工;對里程長、難度大的“硬骨頭”,調集挖掘機、鏟車等重型機械集中攻堅,確保10月底前全面暢通。
與此同時,一支支特殊的搶修隊在各村火速集結——村“兩委”成員帶頭,黨員和志愿者們紛紛拿起鐵鍬,自發加入。清落石、鏟淤泥、排積水……風雨中,黨徽和紅馬甲成為最暖心的風景。
精準施策
機械人力齊上陣
秋收不等人。為搶抓降雨間歇的寶貴窗口期,各鎮街一邊動態優化施工方案,一邊組織施工力量和機械陸續進場。
在蘇家店鎮的搶修現場,沒有“一刀切”的方案,只有“一路一策”的精準。集東溝村、楊家橋村等水毀輕微路段,村民們采用“人工墊平”的方式,高效快捷;繳格莊村、馬家店村等里程長、損毀重的路段,則成為機械作業的主戰場,車輛往返運輸土方,挖掘機揮舞長臂加固路基。
莊園街道調配6臺機械、20余輛三輪車,組織村民對秋收作物運輸必經的核心主干道優先搶通。他們采用砂石、碎石分層鋪墊壓實沖毀缺口,對淤積嚴重路段采取“機械清運+人工清理”相結合的方式快速清淤。該街道實行“倒排工期+責任到人”工作機制,結合各村實際情況制定“一村一策”,將搶修任務細化到具體路段、明確到專人負責,每日匯總進展,動態調配人力物力。
楊礎鎮則多措并舉守護果農“錢袋子”:迅速動員各村“兩委”成員、黨員和群眾開展排澇工作,組織機械和人力清淤疏通排水溝渠;每村協調10—20噸水泥,調配挖掘機、農用車等設備,利用土方、砂石對泥濘嚴重路段進行臨時修補;組織黨員干部成立服務隊,針對年老體弱、孤寡老人等缺乏勞動力的特殊群體,開展結對幫扶。
保駕護航
全方位守護“秋收路”
陰雨天氣與繁忙農事疊加,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面臨嚴峻考驗。棲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以“防事故、保暢通、護民生”為己任,多維發力,為秋收生產筑牢道路安全防線。
圍繞秋收季農村道路通行特點,大隊針對棲霞8處蘋果市場車流、人流密集的實際,量身定制“一市場一方案”,組織政府干部、警務助理、網格員組建“護農小分隊”,在市場周邊設置指示引導標志,實時維護通行秩序,讓果農拉運果品的道路“通”起來、“順”起來。
聚焦陰雨天氣下農村道路風險點,棲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對事故多發、團霧頻發路段開展“拉網式”隱患治理行動,累計整改平交路口隱患120余處;精準研判“一早一晚”務農務工出行高峰,動態調整警力部署,加大對三輪車、面包車等常見農用車輛規范行車的勸導力度;聯合交通部門建立“每周聯合執法日”機制,對超載貨車嚴格落實“一超四罰”,抄告交通部門開展溯源倒查111起。
“我們還推進農村‘一村一欄一牌一喇叭’建設,組織民輔警開展‘田間課堂’式宣傳12次,發放宣傳材料3000余份,通過路面警車喊話、農村大喇叭提示等方式,實時播報安全提示。”棲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
路,連著民心,也關乎收成。在這場與時間的較量中,棲霞市干群攜手,用擔當和汗水在風雨中搶通一條條“暖心路”,也為全市百姓的秋收筑起一道堅實屏障。
“路修好了,心里就踏實了。”望著剛剛修復的路,蘇家店鎮的果農們臉上露出了笑容。當前,隨著道路搶修工作的有序推進,棲霞市的“搶收保秋”進度正全面提速。






2020年全國“放魚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動在煙
山東滑雪高手匯聚“雪窩”煙臺 賽場飛馳比
2000余名民間藝人齊聚
以新姿態奔赴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