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于10月29日(星期三)下午舉行“抓改革創新 促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第三場新聞發布會,邀請煙臺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姜瑞;煙臺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市社會保險服務中心主任蓋石磊;煙臺市社會保險服務中心副主任孫華平;煙臺市社會保險服務中心副主任姜軍介紹有關情況,發布會由市委宣傳部對外宣傳科副科長,二級主任科員劉曉云主持。

2025.10.29 14:30
主持人:
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
歡迎參加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本場是“抓改革創新 促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第三場新聞發布會,主要向大家介紹煙臺市社會保險高質量全民參保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首先,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出席本場發布會的發布人,他們是:煙臺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姜瑞先生;煙臺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市社會保險服務中心主任蓋石磊先生;煙臺市社會保險服務中心副主任孫華平先生;煙臺市社會保險服務中心副主任姜軍先生。
下面,請姜瑞局長介紹有關情況。
姜瑞:
尊敬的媒體朋友們:
大家好!非常高興與媒體朋友見面,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煙臺人社工作的關注和支持。下面,由我介紹下高質量全民參保工作情況。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把“全民參保·福暖萬家”工程作為重要抓手,以靈活就業、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為重點人群,工程式、項目化實施“六進六引”活動,打造“大數據+專員制+鐵腳板”精準擴面模式,全力推動法定人群全覆蓋。
一、社保覆蓋穩固提升。目前,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636.93萬人、失業保險143.64萬人、工傷保險177.92萬人,較去年年底分別增加6.14萬人、2.41萬人、3.05萬人。同時,針對重點群體分類施策,落實參保戶籍放開限制、新業態權益保障等措施,參保結構、參保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二、社保政策深入人心。通過全方位、立體化、接地氣的宣講方式,營造“人人知社保、人人愿參保”濃厚氛圍。開展宣講活動100多場,發放宣傳頁2萬余份,發送短信30余萬條,發布短視頻20余部,讓政策真正“飛入百姓家”。
三、社保服務創新優化。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推出9個社保“一件事”服務,5個民生場景社保卡“一卡通用”,24項惠民補貼進卡發放,服務網點布局200多個,實現社保“一窗辦”“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就近辦”,讓群眾參保更加便捷,“最后一公里”服務更加暢通。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離不開兄弟部門通力協作,離不開企業群眾理解支持,離不開媒體朋友積極宣傳。在此,我代表市人社局,向大家表示誠摯的感謝!
下步,我們將聚焦難點、堵點、痛點,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更實舉措,深入推進高質量全民參保,為中國式現代化在煙臺落地貢獻社保力量。在精準擴面上再發力。聚焦平臺企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及其雇工等群體,實施“清單式”管理、“靶向式”動員。在協同聯動上再強化。健全內外多跨協同機制,實現信息共享、數據互通、業務協同。發揮各類行業協會等組織作用,形成擴面強大合力。在優化服務上再提升。推進社保數字化轉型,實現更多業務“一網通辦”“跨省通辦”,打造城區一刻鐘、鄉村半小時“社保服務圈”。同時,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和方式,講清楚參保的好處、算明白繳費的實惠、講透徹斷保的風險,實現“人人有社保”。
我的介紹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煙臺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提問:
近期,山東省最低工資標準進行了調整,煙臺市失業金發放標準是否也會進行相應調整?煙臺市是如何發揮失業保險“保生活、防失業、促就業”作用的?
蓋石磊:
根據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部署要求,自2025年10月1日起,對煙臺市失業保險金標準進行調整,其中海陽市、萊陽市、棲霞市失業保險金標準調整為每人每月1989元,市直及其他區市失業保險金標準調整為每人每月2160元。
失業保險作為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形成了“保生活、防失業、促就業”三位一體工作格局,是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制度保障。總的來說,參加失業保險對用人單位和就業者是雙向保障,互促共贏。
對用人單位而言:
失業保險用“真金白銀”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減輕負擔,助力發展。參加失業保險可以從“減、返、補”三個層面享受到失業保險支持企業穩定工作崗位各項政策紅利。“減”,是指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根據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文件,2025年煙臺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至1%的政策。今年以來,已累計為全市參保單位降費減負15.55億元。“返”,是指失業保險穩崗返還。今年,煙臺繼續推行穩崗返還政策,為了鼓勵用人單位不裁員或少裁員,對參保企業足額繳納失業保險費12個月以上,上年度未裁員或裁員率不高于上年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目標的;30人(含30人)以下的參保企業裁員率不高于參保職工總數20%的,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大型企業按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30%返還,中小微企業按60%返還。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以單位形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參照實施。穩崗返還實行政策“免申即享”模式,實現了企業“免申報、零跑腿”。截至9月底,已向全市1.76萬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1.72億元,惠及職工51.5萬人次。“補”,是指一次性擴崗補助。對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離校兩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16-24歲登記失業青年三類人員的企業,可以享受一次性擴崗補助。招用企業為相關人員足額繳納失業、工傷、養老保險費滿3個月且審核時處于正常繳費狀態的,每人可給予補貼1500元。
對符合條件的參保失業職工而言:
領取失業金是對基本生活的保障。當前,煙臺市失業金標準已提升到失業職工所在區市最低工資標準的90%。另外,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失業保險基金會為其繳納醫療保險費,失業職工享受與在職職工同樣的醫療保險待遇,同時還可享受免費的就業技能培訓。總的來說,既有對失業職工基本生活的保障,也為其全身心投入求職,實現再就業提供了支持。需要注意的是,申領失業保險金有一定條件,不是只要參加了失業保險就一定可以領取的,具體有三點:一是失業前用人單位和職工本人需繳納失業保險費滿一年;二是職工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三是已經進行失業登記,并有求職要求的。如果符合以上條件,就可以到參保地失業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
今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將繼續聚焦失業保險金“暢通領、安全辦”改革,著力從強化信息共享、優化服務渠道、增強業務協同等方面入手,持續推動失業保險各項待遇“免申即享”“直達快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提問:
隨著“全民參保·福暖萬家”工程深入實施,煙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不斷提高,市民群眾對參保服務體驗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煙臺市在優化參保服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孫華平:
近年來,煙臺堅決貫徹部、省決策部署,積極回應群眾關切,緊扣優化服務質效主線,以流程優化為根基,以數據賦能為抓手,以創新服務為渠道,全力構建參保服務新格局。
優化模式,參保服務更加規范便捷。
推進實施一件事改革。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的痛點堵點難點,優化辦事流程,刪減申請材料,推進運行企業招用員工一件事、參保繳費一件事等“高效辦成一件事”事項,累計取消過程材料10余種,精簡信息20余項。
聚力實現“一窗通辦”模式。參保服務“一窗一口受理、一表一次申報、一站一體服務、多事一次辦好”,推行“告知承諾制”容缺辦理,將關鍵信息“手上來”變為“網上來”,減少群眾多頭跑腿。
不斷優化線上服務。依托省政務服務網和“愛山東”APP,實現參保登記、繳費核定、權益記錄查詢打印等67項社保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辦理流程更加便捷,實現“不見面、零跑腿”服務。
暢通渠道,參保轉移更加務實高效。
“網上可辦”到“好辦易辦”。各地社保經辦機構通過持續優化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掌上12333”APP、電子社保卡、愛山東等線上服務渠道,在實現關系轉移“足不出戶”和“就近可辦”基礎上,對操作便捷性、系統穩定性等方面持續優化升級。現在,市民群眾已無需往返關系轉出地和轉入地辦理相關業務,指間輕觸便可享受更加順暢的線上申請、進度查詢等全流程服務。
“數據跑路”到“數據慧辦”。在“數據跑路”替代“群眾跑腿”的基礎上,不斷深化部門間數據共享與業務協同,優化全業務流程信息核驗,進一步壓縮業務辦理周期,縮短群眾等待時間,社保關系轉移服務更加省心、便捷、高效。
數據賦能,服務方式更加多元靈活。
優化服務體驗。利用大數據、AI和數字檔案等技術,支持參保關聯業務表單自動填寫和獲取,通過“智慧人社”平臺調取身份證、社保卡、營業執照等高頻電子證照,利用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形成跨部門“一鏈通辦”模式,實現企業社保參保登記“無感開戶”。
延伸服務觸角。依托信息化經辦系統,借助“社保+基層平臺”“社保+合作銀行”模式,實現28個高頻事項“就近辦”,通過城區、鄉村兩張服務網,持續打造城區15分鐘、鄉村輻射5公里的“服務圈”。
搭建服務平臺。開發建設“飛燕傳書”推送平臺,向企業精準推送符合自身實際的“減免緩”社保惠企政策,同時,常態化開展社企互動答疑。通過建立社區、村居網格服務微信群、人社微信公眾號等渠道,搭建起社保政策宣傳平臺,動態發布各項參保政策和經辦流程,持續釋放政策紅利。
大眾網記者提問:
煙臺作為省內首批工傷康復重點聯系城市,在推進實施高質量全民參保的大背景下,探索了哪些工傷康復服務新模式,如何提升工傷保險保障效能?
姜軍:
工傷保險作為社會保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乎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和社會和諧穩定。今年以來,煙臺緊緊圍繞國家和省相關工作部署,結合本地實際,科學謀劃,積極穩妥地推進工傷康復試點改革,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了良好進展:
強化制度引領。制定了《煙臺市工傷保險康復服務全面提升行動方案》,明確了發展思路和具體任務,為試點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行動指南。
創新服務機制。在全市60家醫院建立了工傷康復早期介入機制,促進康復與醫療救治及時、有效銜接。同時,綜合考慮工傷職工分布、醫療機構地理位置等,在全市范圍內選取8家醫院作為試點,將康復服務由住院康復向門診和社區康復延伸,推廣應用符合條件的中醫治療類康復項目,工傷職工可就近進行門診或社區康復,既減少了職工康復成本,又節約了基金支出。今年年底試點期結束后,將總結經驗,逐步增加門診和社區康復點位,讓工傷職工能更加方便的就近康復。
優化管理流程。工傷康復費用持社保卡直接結算,簡化了辦事材料,提供了更便捷的經辦服務。在協議醫療機構建立工傷專管員制度,為工傷職工提供“全鏈條”輔助服務,即做好前端預防,做到培訓宣教精準化;做好中端救治,通過流程優化,打通服務堵點;做好后端康復,助力職工回歸社會。
加強協同監管。在省內率先制定了協議機構管理辦法,加強了對康復服務質量和費用的監管。
這些舉措的實施,是煙臺落實高質量全民參保,完善工傷保險制度,提升保障服務水平的具體體現。
面向未來,煙臺將繼續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深入推進工傷康復試點工作,重點在兩方面發力:
完善政策體系。擬訂加強工傷康復治療和結算工作的具體意見,細化管理、結算、評估等環節,使政策更具操作性和實效性。
打造示范平臺。計劃選擇一家協議醫療機構作為基礎,著力建設“工傷康復示范平臺”。該平臺將聚焦“預防、救治、康復”全鏈條服務,通過平臺建設,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服務規范,逐步構建“預防在源頭、救治有保障、康復高質量、回歸無障礙”的工傷保險服務新生態。
主持人:
感謝姜主任,提問環節就到這里。
各位記者朋友!
近年來,我市圍繞高質量全民參保持續發力,社會保障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保障水平穩步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希望各位記者朋友圍繞今天發布的內容,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報道形式,精準解讀社保政策核心內容,清晰闡釋改革舉措實施路徑,讓社會各界全面把握政策導向、主動融入創新實踐,為共同促進我市社會保險高質量全民參保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今天的發布會就到這里。感謝4位發布人,謝謝記者朋友們。






2020年全國“放魚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動在煙
山東滑雪高手匯聚“雪窩”煙臺 賽場飛馳比
2000余名民間藝人齊聚
以新姿態奔赴新征程
